先前知識與文章連貫性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先前知識程度與文章間不同的連貫性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表現的影響,共分三個研究進行。 研究一的主要目的在了解不同先前知識程度與國小學童閱讀理解的關係,並找出最有利於國小學童的閱讀理解之先前知識程度。研究二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句子間不同水準的因果關連性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而研究三的主要目的則在探討不同層次的文章連貫性(局部連貫性、內容連貫性、結構連貫性、以及整體連貫性)對國小學童的關讀理解有何影響。 綜合以上三個研究的結果分析可歸納以下結論: 1.先前知識程度高低對閱讀理解確有影響,但二者間之關係係非線性的,先前知識分數約在平均數加1.6個標準差以上之受試,在閱讀理解的歷程中...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顏若映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174%22.
Description
Summary: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先前知識程度與文章間不同的連貫性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表現的影響,共分三個研究進行。 研究一的主要目的在了解不同先前知識程度與國小學童閱讀理解的關係,並找出最有利於國小學童的閱讀理解之先前知識程度。研究二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句子間不同水準的因果關連性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而研究三的主要目的則在探討不同層次的文章連貫性(局部連貫性、內容連貫性、結構連貫性、以及整體連貫性)對國小學童的關讀理解有何影響。 綜合以上三個研究的結果分析可歸納以下結論: 1.先前知識程度高低對閱讀理解確有影響,但二者間之關係係非線性的,先前知識分數約在平均數加1.6個標準差以上之受試,在閱讀理解的歷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會對閱讀理解產生抑制效果,使其表現不再呈現線性增加的現象,亦即先前知識程度極高時,未必能增進閱讀理解的表現。但若將受試依知識程度分為高、中、低三組,則先前知識與閱讀理解的關係符合基模理論的看法,具備充足的先前知識程度,可有效增進閱讀理解的表現。 2.先前知識與因果關連性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並無交互作用存在;先前知識與文章連貫性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亦無交互作用。 3.國小學童在閱讀理解上的表現,顯著受到所閱讀材料的因果關連性水準影響。在高因果關連水準材料上的閱讀理解表現最佳,故就文章組織因素而言,具備高度因果關連的句子是增進閱讀理解的必要條件。 4.國小學童在字面理解上的表現,顯著受到所閱讀材料的文章連貫性影響。若課文僅有局部的句子間因果關連性仍是不夠的,當材料加上整體的內容或結構連貫性,或二者兼具時,均能有效改善讀者在閱讀理解上的表現。 5.在測量統整、摘要與精緻化的高層次理解問題上,文章連貫性亦顯著影響閱讀理解。若材料僅具備句子間局部的因果關連性亦是不夠的,而加上整體的結構連貫性仍無法有效增進高層次的閱讀理解;若能同時具備局部、內容與結構連貫性,或具備局部與內容連貫性,才能顯著改善讀者在高層次閱讀理解上的表現。因此,對高層次閱讀理解的表現而言,整體的內容連貫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對國小閱讀教學與課程設計之建議如下: 1.國小教師應在授課前提供能建立或激發先前知識的教學活動。 2.國小教師應對少數知識豐富的學生多予鼓勵,避免其過於依賴過去知識而忽略了新知識的學習。 3.以國小學童對象的文章作者,在因果關係的陳述上應運用具有明確且高度因果關連的句子。 4.國小教科書編寫者應注意文章連貫性,除了句子間有高度因果關連外,具備整體的內容與結構連貫性更能有效改善國小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 5.國小教師應注意課文的連貫性問題,若課文本身不具備連貫性時,教師應提示學生課文內容與結構上缺乏連貫的地方,俾使其能進一步運用文章連貫性作為資源,以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