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本論文之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德國統一之後,因應經濟環境轉變而造成政治與社會之變化,以及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前後,施略德政府所提出「新中間」路線之意涵。   本研究之結論可概分為下列幾點:   1.西德自二次大戰後至兩德統一前,透過社會市場經濟(萊茵模式)之思維,著重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兼顧,從而建立經濟力強大且福利措施完整的社會(第二章)。   2.富裕的社會與完善的福利措施,是吸引政治與經濟面臨崩潰的東德邁入統一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求兩德能順利且迅速統一,兩德政府決議由東德全盤引進西德政經制度,並透過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法規架構拉近兩德之間的差距(第三章)。   3.政經制度的一致化雖有...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吳雅惠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10000203%22.
id ndltd-CHENGCHI-A2010000203
record_format oai_dc
spelling ndltd-CHENGCHI-A20100002032013-01-07T19:35:48Z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吳雅惠   本論文之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德國統一之後,因應經濟環境轉變而造成政治與社會之變化,以及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前後,施略德政府所提出「新中間」路線之意涵。   本研究之結論可概分為下列幾點:   1.西德自二次大戰後至兩德統一前,透過社會市場經濟(萊茵模式)之思維,著重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兼顧,從而建立經濟力強大且福利措施完整的社會(第二章)。   2.富裕的社會與完善的福利措施,是吸引政治與經濟面臨崩潰的東德邁入統一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求兩德能順利且迅速統一,兩德政府決議由東德全盤引進西德政經制度,並透過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法規架構拉近兩德之間的差距(第三章)。   3.政經制度的一致化雖有利於統一,但提升東德經濟與社會條件所需成本甚為龐大,形成西德財政上沈重負擔。為填補財政空缺,德國政府不得不採行加稅與縮減社會福利支出等政策,如此,非但無助於兩德差距之縮小,也使得整體德國人民生活水準下降,連帶引動罷工事件與排外暴力事件的增加(第四章)。   4.由於無法解決經濟與社會問題,柯爾政府在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後失去執政權,由提出「新中間」的社民黨與綠黨共組紅綠聯合政府。打著中左旗幟的施略德政府雖提出恢復社會市場主義精神─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並重,以修正柯爾執政時過渡偏右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現實經濟環境與施略德本人的經濟思維下,仍使政策不時出現「右轉」的傾向;唯黨內與社會還存在強大的左翼力量,對想要繼續執政的施略德政府亦形成相當影響,使得執政後施略德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呈現出「左右搖擺」的現象(第五章)。   5.柯爾時期所制訂統一相關政策雖有助於兩德統一,但卻形成財政壓力,使得柯爾將其經濟與社會政策往「右」修正,試圖先刺激經濟發展以連帶解決失業及社會福利支出不足的問題,但由於政策不見成效而失去政權。施略德政府在執政初期(拉封丹擔任社民黨黨主席時),試圖找尋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及環保兼顧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民意動向與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使得施略德的經濟、社會政策出現左右搖擺的情形。但是,無論執政者之經濟思維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在德國勢均力敵的左右翼力量影響下,歷任政府都不可能出現全盤修正為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情形,而使得德國的經濟、社會政策一直在社會市場經濟的框架之下運行。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10000203%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collection NDLTD
language 中文
sources NDLTD
description   本論文之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德國統一之後,因應經濟環境轉變而造成政治與社會之變化,以及1998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前後,施略德政府所提出「新中間」路線之意涵。   本研究之結論可概分為下列幾點:   1.西德自二次大戰後至兩德統一前,透過社會市場經濟(萊茵模式)之思維,著重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兼顧,從而建立經濟力強大且福利措施完整的社會(第二章)。   2.富裕的社會與完善的福利措施,是吸引政治與經濟面臨崩潰的東德邁入統一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求兩德能順利且迅速統一,兩德政府決議由東德全盤引進西德政經制度,並透過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的法規架構拉近兩德之間的差距(第三章)。   3.政經制度的一致化雖有利於統一,但提升東德經濟與社會條件所需成本甚為龐大,形成西德財政上沈重負擔。為填補財政空缺,德國政府不得不採行加稅與縮減社會福利支出等政策,如此,非但無助於兩德差距之縮小,也使得整體德國人民生活水準下降,連帶引動罷工事件與排外暴力事件的增加(第四章)。   4.由於無法解決經濟與社會問題,柯爾政府在1998年聯邦議會選舉後失去執政權,由提出「新中間」的社民黨與綠黨共組紅綠聯合政府。打著中左旗幟的施略德政府雖提出恢復社會市場主義精神─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並重,以修正柯爾執政時過渡偏右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現實經濟環境與施略德本人的經濟思維下,仍使政策不時出現「右轉」的傾向;唯黨內與社會還存在強大的左翼力量,對想要繼續執政的施略德政府亦形成相當影響,使得執政後施略德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呈現出「左右搖擺」的現象(第五章)。   5.柯爾時期所制訂統一相關政策雖有助於兩德統一,但卻形成財政壓力,使得柯爾將其經濟與社會政策往「右」修正,試圖先刺激經濟發展以連帶解決失業及社會福利支出不足的問題,但由於政策不見成效而失去政權。施略德政府在執政初期(拉封丹擔任社民黨黨主席時),試圖找尋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及環保兼顧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但在民意動向與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使得施略德的經濟、社會政策出現左右搖擺的情形。但是,無論執政者之經濟思維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在德國勢均力敵的左右翼力量影響下,歷任政府都不可能出現全盤修正為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情形,而使得德國的經濟、社會政策一直在社會市場經濟的框架之下運行。
author 吳雅惠
spellingShingle 吳雅惠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author_facet 吳雅惠
author_sort 吳雅惠
title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title_short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title_full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title_fullStr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title_full_unstemmed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title_sort 從社會市場經濟探討德國統一後政治、社會之變遷─兼論施略德的「新中間」路線
publisher 國立政治大學
url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10000203%22.
work_keys_str_mv AT wúyǎhuì cóngshèhuìshìchǎngjīngjìtàntǎodéguótǒngyīhòuzhèngzhìshèhuìzhībiànqiānjiānlùnshīlüèdédexīnzhōngjiānlùxiàn
_version_ 17164674890161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