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鉅作,極受歷來文論家的推崇。全書由 五十篇組成,整體架構,可以分為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全書在劉勰的巧心思慮下,辭理精美,文趣橫生,展現文學的大觀。 《文心雕龍․總術》總論文術,是文術論的前言。因為〈序志〉篇是全書的 序言,置於書末,而文術論的前言亦殿全書。〈總術〉篇說: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一物攜貳,莫不解體,所以列在一篇,備總情變。 由此可見〈總術〉篇是在提綱挈領,指陳樞機,整理繁目細節,總攬千頭萬緒的感情。 〈總術〉篇從文和筆談起,在當時,顏延年提出「言」、「筆」、「文」三分法, 認為沒有文采而不押韻的經書是言,有文采而不押韻的傳記是筆,有文采而...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林陽明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93912023%22.
id ndltd-CHENGCHI-G0093912023
record_format oai_dc
spelling ndltd-CHENGCHI-G00939120232013-01-07T19:32:33Z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林陽明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鉅作,極受歷來文論家的推崇。全書由 五十篇組成,整體架構,可以分為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全書在劉勰的巧心思慮下,辭理精美,文趣橫生,展現文學的大觀。 《文心雕龍․總術》總論文術,是文術論的前言。因為〈序志〉篇是全書的 序言,置於書末,而文術論的前言亦殿全書。〈總術〉篇說: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一物攜貳,莫不解體,所以列在一篇,備總情變。 由此可見〈總術〉篇是在提綱挈領,指陳樞機,整理繁目細節,總攬千頭萬緒的感情。 〈總術〉篇從文和筆談起,在當時,顏延年提出「言」、「筆」、「文」三分法, 認為沒有文采而不押韻的經書是言,有文采而不押韻的傳記是筆,有文采而押韻的詩賦是文。也就是說筆是有文采的體裁,經典只是敘事說理的言,而不是筆;傳記是有文采的筆,而不是單純的言。這種說法太過籠統。劉勰反對這種三分法,提出另一種分類法,認為經書都是文,只有說話是言;寫成文字的,有韻是文,無韻的是筆,文和筆總稱為文,論文需宗經才有著落。 南朝宋初的詩文,體式風格已經在變化,當時的作者努力在詩篇與文章的對偶中來顯示文采,作品多半是匹對成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競逞才華。內容上要求逼真地刻劃景物的微妙,文辭上追求新奇采藻。劉勰為了要救弊,使作品內容能夠寫得:「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味之則甘腴,佩之則芬芳。」所以提出宗經,而要宗經須以經書為文,因此,他的文包括「言」、「筆」、「文」三部分,就是包括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是文的廣義。他以為: 發口為言,屬翰曰筆,常道曰經,述經曰傳。經傳之體,出言入筆,筆為言使,可強可弱。六經以典奧為不刊,非以言為優劣也。 由此可見經傳之體,雖是發之於口的「言」,更是記於書的「筆」,筆既為「言」所驅使,它的語勢可以為質地,也可以有文采,最後以六經典雅深奧,是我國百世不刊的寶典,不可以拿「言」、「筆」來衡量它的優劣價值,化解了「文」、「筆」、「言」三分的支離,肯定了六經在文學上的崇高地位。 在由文體論轉入文術論時,劉勰指出當時人只注意追求辭藻,不注重寫作方 法,進而說明寫作方法的重要。他認為文學創作和音樂一樣,樂師不一定能掌握一切樂器和曲調,但必須懂得音樂的基本方法,所以說:「文之能通,必資曉術」,只有全面研究各種體裁,明白寫作基本法則,才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 〈總術〉篇可以和〈體性〉篇互相補充,說明研術的必要。最後又指出掌握創作方法,要「舉要治繁」。不僅要抓住根本,而且要注重細微末節,根本是指〈神思〉、〈體性〉、〈風骨〉等,細節是指〈章句〉、〈練字〉等。 〈總術〉篇的寫作方式,是先論文體,後由文體轉談文術,劉勰在篇中 強調從事文學創作,必須「圓鑑區域,大判條例」,先研究創作技術,然後才能「控引情源,制勝文苑。」隨機應變,寫出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在研究創作方法上,既要在有關寫作各方面做作整體觀察,又要作深入分析,寫出各種條例,劉勰的文學創作論就是這樣全面而深入剖析的。由此可見〈總術〉篇揭示諸多創作方法,本論文循著篇中的字句,來探索其思慮之周全、創作之精巧。 關鍵詞:文心雕龍、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總術、序志。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93912023%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collection NDLTD
language 中文
sources NDLTD
topic 文心雕龍
spellingShingle 文心雕龍
林陽明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description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鉅作,極受歷來文論家的推崇。全書由 五十篇組成,整體架構,可以分為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全書在劉勰的巧心思慮下,辭理精美,文趣橫生,展現文學的大觀。 《文心雕龍․總術》總論文術,是文術論的前言。因為〈序志〉篇是全書的 序言,置於書末,而文術論的前言亦殿全書。〈總術〉篇說: 文體多術,共相彌綸,一物攜貳,莫不解體,所以列在一篇,備總情變。 由此可見〈總術〉篇是在提綱挈領,指陳樞機,整理繁目細節,總攬千頭萬緒的感情。 〈總術〉篇從文和筆談起,在當時,顏延年提出「言」、「筆」、「文」三分法, 認為沒有文采而不押韻的經書是言,有文采而不押韻的傳記是筆,有文采而押韻的詩賦是文。也就是說筆是有文采的體裁,經典只是敘事說理的言,而不是筆;傳記是有文采的筆,而不是單純的言。這種說法太過籠統。劉勰反對這種三分法,提出另一種分類法,認為經書都是文,只有說話是言;寫成文字的,有韻是文,無韻的是筆,文和筆總稱為文,論文需宗經才有著落。 南朝宋初的詩文,體式風格已經在變化,當時的作者努力在詩篇與文章的對偶中來顯示文采,作品多半是匹對成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競逞才華。內容上要求逼真地刻劃景物的微妙,文辭上追求新奇采藻。劉勰為了要救弊,使作品內容能夠寫得:「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味之則甘腴,佩之則芬芳。」所以提出宗經,而要宗經須以經書為文,因此,他的文包括「言」、「筆」、「文」三部分,就是包括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是文的廣義。他以為: 發口為言,屬翰曰筆,常道曰經,述經曰傳。經傳之體,出言入筆,筆為言使,可強可弱。六經以典奧為不刊,非以言為優劣也。 由此可見經傳之體,雖是發之於口的「言」,更是記於書的「筆」,筆既為「言」所驅使,它的語勢可以為質地,也可以有文采,最後以六經典雅深奧,是我國百世不刊的寶典,不可以拿「言」、「筆」來衡量它的優劣價值,化解了「文」、「筆」、「言」三分的支離,肯定了六經在文學上的崇高地位。 在由文體論轉入文術論時,劉勰指出當時人只注意追求辭藻,不注重寫作方 法,進而說明寫作方法的重要。他認為文學創作和音樂一樣,樂師不一定能掌握一切樂器和曲調,但必須懂得音樂的基本方法,所以說:「文之能通,必資曉術」,只有全面研究各種體裁,明白寫作基本法則,才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 〈總術〉篇可以和〈體性〉篇互相補充,說明研術的必要。最後又指出掌握創作方法,要「舉要治繁」。不僅要抓住根本,而且要注重細微末節,根本是指〈神思〉、〈體性〉、〈風骨〉等,細節是指〈章句〉、〈練字〉等。 〈總術〉篇的寫作方式,是先論文體,後由文體轉談文術,劉勰在篇中 強調從事文學創作,必須「圓鑑區域,大判條例」,先研究創作技術,然後才能「控引情源,制勝文苑。」隨機應變,寫出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在研究創作方法上,既要在有關寫作各方面做作整體觀察,又要作深入分析,寫出各種條例,劉勰的文學創作論就是這樣全面而深入剖析的。由此可見〈總術〉篇揭示諸多創作方法,本論文循著篇中的字句,來探索其思慮之周全、創作之精巧。 關鍵詞:文心雕龍、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批評論、總術、序志。
author 林陽明
author_facet 林陽明
author_sort 林陽明
title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title_short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title_full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title_fullStr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title_full_unstemmed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title_sort 《文心雕龍‧總術》研究
publisher 國立政治大學
url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93912023%22.
work_keys_str_mv AT línyángmíng wénxīndiāolóngzǒngshùyánjiū
_version_ 171646533128159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