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隨著國際化、自由化腳步的加速進行,台灣的產業結構面臨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使得產業結構能夠順利升級,於1995年設置「台南科學園區」,在政府耗費龐大經費開發科技園區的同時,如果能夠找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不僅可以促使科學園區的開發,更符合實際產業發展的方向,亦可提高科學園區用地的開發效率,進而加速經濟成長。而此,本研究將從「要素稟賦」的觀點,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並且找出何者較具有產業競爭優勢,以做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台灣產業結構變遷課題分析;第三部分:模型建立與實證結果分析...
Main Author: | |
---|---|
Language: | 中文 |
Published: |
國立政治大學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91NCCV0282012%22. |
id |
ndltd-CHENGCHI-G91NCCV0282012 |
---|---|
record_format |
oai_dc |
spelling |
ndltd-CHENGCHI-G91NCCV02820122013-01-07T19:36:50Z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薛至文 高科技產業 要素稟賦 競爭優勢 隨著國際化、自由化腳步的加速進行,台灣的產業結構面臨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使得產業結構能夠順利升級,於1995年設置「台南科學園區」,在政府耗費龐大經費開發科技園區的同時,如果能夠找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不僅可以促使科學園區的開發,更符合實際產業發展的方向,亦可提高科學園區用地的開發效率,進而加速經濟成長。而此,本研究將從「要素稟賦」的觀點,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並且找出何者較具有產業競爭優勢,以做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台灣產業結構變遷課題分析;第三部分:模型建立與實證結果分析,係利用Solow「幾何指數法」經濟成長模型,建立線性迴歸方程式,以「要素稟賦」的觀點,來實證製造業產業結構轉變的情況,在實證測試過程則是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是利用製造業民國50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將製造業劃分為1961-1969、1970-1979、1980-1988、1989-1997年等四個期間,進行實證測試;第二則是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其中包括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業等,以民國69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來進行實證測試;第四部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分析,主要在探討台灣各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之競爭優勢分析與台灣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 經由本文實證結果,結論茲說明如下: 一、如以「要素稟賦」觀點來觀察的話,本研究發現:政府在扶植重點式產業發展效果,有明顯時間落差(Ting Lag)的存在,在前一期經濟發展階段所扶植的重點式產業的政策效果,均顯現在下一期的經濟發展階段中。 二、在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若就1961-1997年期間整體來看的話,以「勞力」與「生產技術」及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將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來觀察的話,則可以得知,1970-1979年期間的「勞力」、「資本」、「生產技術」乃是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較具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以1989-1997年與1970-1979年兩期間加以比較的話,則可以發現:隨著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不斷的成長,台灣要素稟賦的競爭優勢,表現在1989-1997年期間「勞力」與「生產技術」的競爭優勢又高於1970-1979年期間,而「資本」比起前反較不具競爭優勢。 三、若以1980-1997年期間,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來觀察的話,則本研究實證發現:1980-1997年階段前期,「勞力」乃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但由製造業各業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消長可以看出,在1980-1997年階段後期,「生產技術」與「資本」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地提昇之中,而「勞力」的競爭優勢則在不斷的消退中。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91NCCV0282012%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collection |
NDLTD |
language |
中文 |
sources |
NDLTD |
topic |
高科技產業 要素稟賦 競爭優勢 |
spellingShingle |
高科技產業 要素稟賦 競爭優勢 薛至文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description |
隨著國際化、自由化腳步的加速進行,台灣的產業結構面臨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使得產業結構能夠順利升級,於1995年設置「台南科學園區」,在政府耗費龐大經費開發科技園區的同時,如果能夠找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不僅可以促使科學園區的開發,更符合實際產業發展的方向,亦可提高科學園區用地的開發效率,進而加速經濟成長。而此,本研究將從「要素稟賦」的觀點,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並且找出何者較具有產業競爭優勢,以做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台灣產業結構變遷課題分析;第三部分:模型建立與實證結果分析,係利用Solow「幾何指數法」經濟成長模型,建立線性迴歸方程式,以「要素稟賦」的觀點,來實證製造業產業結構轉變的情況,在實證測試過程則是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是利用製造業民國50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將製造業劃分為1961-1969、1970-1979、1980-1988、1989-1997年等四個期間,進行實證測試;第二則是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其中包括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業等,以民國69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來進行實證測試;第四部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分析,主要在探討台灣各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之競爭優勢分析與台灣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
經由本文實證結果,結論茲說明如下:
一、如以「要素稟賦」觀點來觀察的話,本研究發現:政府在扶植重點式產業發展效果,有明顯時間落差(Ting Lag)的存在,在前一期經濟發展階段所扶植的重點式產業的政策效果,均顯現在下一期的經濟發展階段中。
二、在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若就1961-1997年期間整體來看的話,以「勞力」與「生產技術」及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將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來觀察的話,則可以得知,1970-1979年期間的「勞力」、「資本」、「生產技術」乃是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較具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以1989-1997年與1970-1979年兩期間加以比較的話,則可以發現:隨著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不斷的成長,台灣要素稟賦的競爭優勢,表現在1989-1997年期間「勞力」與「生產技術」的競爭優勢又高於1970-1979年期間,而「資本」比起前反較不具競爭優勢。
三、若以1980-1997年期間,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來觀察的話,則本研究實證發現:1980-1997年階段前期,「勞力」乃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但由製造業各業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消長可以看出,在1980-1997年階段後期,「生產技術」與「資本」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地提昇之中,而「勞力」的競爭優勢則在不斷的消退中。 |
author |
薛至文 |
author_facet |
薛至文 |
author_sort |
薛至文 |
title |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title_short |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title_full |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title_fullStr |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title_full_unstemmed |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title_sort |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url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91NCCV0282012%22. |
work_keys_str_mv |
AT xuēzhìwén táiwānchǎnyèjiégòubiànqiānzhīyánjiūyǐyàosùbǐngfùguāndiǎnfēnxī |
_version_ |
1716468858403946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