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骨魚類MAUTHNER細胞體積變異之研究

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 === 海洋生物研究所 === 76 === M -細胞(Mauthner cell )是魚類及兩棲類之延髓中的一對神經細胞,其主要功能 在於引發驚嚇反應(Startle response)以達成逃避之目的。根據Zottoli (1978)的 假說,不同魚種間M -細胞的形態大小有所差異,此現象可能與其進化程度及棲息環 境有關,據其觀察,M -細胞較大者為較低等之魚類,而愈高等之魚類其M -細胞愈...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HUANG, SHU-FEN, 黃淑芬
Other Authors: HUANG, BAO-GUI
Format: Others
Language:zh-TW
Published: 1988
Online Access:http://ndltd.ncl.edu.tw/handle/71380295245604099958
Description
Summary: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 === 海洋生物研究所 === 76 === M -細胞(Mauthner cell )是魚類及兩棲類之延髓中的一對神經細胞,其主要功能 在於引發驚嚇反應(Startle response)以達成逃避之目的。根據Zottoli (1978)的 假說,不同魚種間M -細胞的形態大小有所差異,此現象可能與其進化程度及棲息環 境有關,據其觀察,M -細胞較大者為較低等之魚類,而愈高等之魚類其M -細胞愈 小。就魚種之棲息環境而言,生活於表層之魚種其M -細胞較大而屬底棲性之魚種其 M -細胞愈小。本論文擬就Zottoli 的假說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由於前人在比較M -細胞大小時,只取最大截面積,若在斜切下則易造成誤差, 因此本研究改以M -細胞總體積為測量值。 二、體長會影響M -細胞的大小,因此研究首先進行M -細胞在個體發生上的連續變 化,結果發現M -細胞的體積與體長間呈三次迴歸關係,另外以所測得的M -細胞體 積值與其各切片自M -細胞所在最高位置至延髓底距離之平均值,求一比值(R 值) ,此比值在個體發生上的變化,均差異不顯著,因此以R 值作種間比較,可消除不同 體長個體間比較時所導致之誤差。 三、本研究中,虱目魚(虱目魚科)、葉形幼體(蛇鰻科)、虹鱒(鮭科)、魦 魚 (鯡科)及金梭魚(金梭魚科)之M -細胞較大,而水珍魚(水珍魚科)、短吻花桿 狗母(合齒科)、沙 (沙 科)、黑頭魚(黑頭魚科)、鰻線(白鰻科)及日本鰻 (白鰻科)其M -細胞為較小或缺少。M -細胞較為發達之魚種均屬表層性,而M - 細胞為較小或缺少之魚種均為深海或底棲性,由於生活於表層水域之魚種,很容易為 掠食者察覺,因此有助其快速逃離掠食者的襲擊,至於生活於表層之食魚性魚種(如 金梭魚),M -細胞的發達有助其獵食的成功。而底棲性之魚種,則可藉不動或偽裝 以達蔽敵之目的。經由合齒科與沙 科及鯡科與金梭魚科的M -細胞的比較,可知M -細胞大小與魚類進化程度的關係並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