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理論震波衰減率

碩士 === 國立中央大學 === 地球物理研究所 === 78 === S 波或由S 波所衍生之Lg波, 是近震或區域地震記錄上最明顯、且振幅最大的波群, 對建築物具有極大的破壞能力。在本島Lg波頻率約0.5 赫玆至5 赫玆, 群速度介於2. 6公里/ 秒至3.2公里/ 秒。臺灣地區地體構造複雜, 影響波傳進行因素很多, 研究Lg 波之走時異常及振幅隨距離衰減的情形, 可幫助我們瞭解震波在臺灣傳播的情形, 進 而增...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CHEN,GUI-BAO, 陳桂寶
Other Authors: WANG,QIAN-YING
Format: Others
Language:zh-TW
Published: 1990
Online Access:http://ndltd.ncl.edu.tw/handle/07144030824287432921
Description
Summary:碩士 === 國立中央大學 === 地球物理研究所 === 78 === S 波或由S 波所衍生之Lg波, 是近震或區域地震記錄上最明顯、且振幅最大的波群, 對建築物具有極大的破壞能力。在本島Lg波頻率約0.5 赫玆至5 赫玆, 群速度介於2. 6公里/ 秒至3.2公里/ 秒。臺灣地區地體構造複雜, 影響波傳進行因素很多, 研究Lg 波之走時異常及振幅隨距離衰減的情形, 可幫助我們瞭解震波在臺灣傳播的情形, 進 而增強我們對地震災害防患的能力。 本文收集1985年1 月至1986年10月, 發生在臺灣本島或離海岸15公里附近內的31個地 震, 利用中央氣象局遙測地震網之數位化地震記錄, 分析Lg波振幅隨距離衰減的特性 , 此結果並與理論模擬相比對, 從理論合成震波圖中, 可發現在100 公里以後, Lg波 才漸漸分離出來, 且距離愈遠其波包愈形完整, 要研究Lg波振幅的距離衰減率, 或許 應畫分為100 公里以下和100 公里以上來做比較。 除了A4、A2、A3, 這三個地殼速度模型外, 並選擇二組Q 模型, Qa、Qb或Qa1、Qb1 ( 其平均Q 值約為200)來做模擬, 並且看A4、A2、A3這三個不同的地殼速度模型, 在不 同的震源深度, 及不同的耗散Q 模型作用下, 其振幅距離衰減率是否有類似的情形。 由在水平加速度分量模擬所得到的資料, 結果發現震波距離衰減率的趨勢與強震資料 所得曲盄較一致 (類似平行) 。此研究對震波形成的因素, 包括速度構造的作用及耗 散Q 值的影響, 提供一些理論的比較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