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ic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 === 化學學系 === 81 === (1) 有機金屬烯酮化合物的合成以有機金屬化何物(1)(11)為開始 , 先以 強鹼抓去同基旁的氫 , 醛類進行反應 , 因醛類上之取代基非共軛系統無 法應自行脫水 , 因此必需加入醋酸矸和三乙基胺 , 加熱迴流 , 約五小 時即可得到產律佳的有機金屬烯酮化合物(2)(6)(7)(12)做為以下反應之 起始物. (2) 化合物(1)及(2)之syn-anti之間立體異構物的互換將...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cheng, wei jai, 鄭偉杰
Other Authors: Liu ray shung
Format: Others
Language:zh-TW
Published: 1993
Online Access:http://ndltd.ncl.edu.tw/handle/36934939266732147059
Description
Summary: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 === 化學學系 === 81 === (1) 有機金屬烯酮化合物的合成以有機金屬化何物(1)(11)為開始 , 先以 強鹼抓去同基旁的氫 , 醛類進行反應 , 因醛類上之取代基非共軛系統無 法應自行脫水 , 因此必需加入醋酸矸和三乙基胺 , 加熱迴流 , 約五小 時即可得到產律佳的有機金屬烯酮化合物(2)(6)(7)(12)做為以下反應之 起始物. (2) 化合物(1)及(2)之syn-anti之間立體異構物的互換將化何 物(1)加1.1當量試劑 , 發現化合物(4)的產生 , 化合物(1)和化合物(4) 為平衡反應 , 比例為4 : 1 . 同理 , 化合物(2)比化合物 (5)為6 : 1 , 而其現相解釋可由X-ray晶體繞射和紅外線光譜吸收數據推測 . (3) 麥 克反應用有機銅試劑加成到烯酮化合物產生不對稱1,4 加成反應 . 在低 溫時 , 烯酮物為s-cis , 產物異構物比例為3 : 1 , 而在低溫 , 三氟化 硼作用下 , 比例為25 : 1 , 此為電子或立體因素影響 , 詳細反應機構 於論文中討論 . (4) 迪耳斯阿德反應自1928年迪耳思和阿德兩人提出簡 單且公式化的4+2 環化反應以來 ,以成為有機合上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  至今 ,無論在理論計算 ,有機反應及不對稱合成和有機金屬等方面的 探討 , 仍是許多化學家們所感興趣的 .一般以有機金屬在其配位基上進 行反應可分三種方式 , 而本實驗以有機金屬烯酮化合物和環戊二烯進行 反應 , 分別在高溫和三氟化硼兩種反應條件下進行 , 探討其產物異構物 之間比例及發生原因 . 並綜合歸納本系統有機金屬烯酮化合物反應時之 構形 . (5) 還原利用有機金屬當模板來控制試劑攻擊方向 , 可產生只有 一種產物 . (6) 脫金屬反應利用親核試劑攻擊有機金屬化合物 , 再氧化 脫去金屬 , 產生有機化合物分子 .